平菇栽培技术

  • 阅读 1324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1-11-15
  • 收藏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菌种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用品,适宜于专业菌种厂生产。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下面对平菇的菌种分离和一些平菇专用的培养基作简单的介绍。

1、母种的生产

平菇是用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法获得菌丝体后扩大转式管制作母种。特殊情况也用菇木分离法。

培养基:平菇母种分离和菌种保存宜用普通培养基(PDA)。平菇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扩大转管适宜用高粱粉培养基,配方和制作方法是:高粱粉30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加1%琼脂,置于铝锅中加热,待琼脂充分溶化后搅匀,分装于试管,灭菌接种。平菇在高粱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长势均匀,菌丝旺盛。高粱培养基适合于生产平菇母种。

菌种培养:分离后的平菇菌丝应放在最适宜的温度(25℃±2℃)培养并经过提纯、转管,一般培养7-1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如果没有出现杂菌,分离培养就算成功。但该菌株是否优良,生产价值如何,还需出菇栽培试验。

2、原种的生产

母种菌丝数量太少,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才能满足生产种的需要。

平菇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和生产参照《制种技术》中的木腐菌制种的内容。平菇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一般原种20—25天可以满瓶。在麦粒培养基上15—20天可以长满使用。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原种长满瓶之后,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衰老甚至死亡。麦粒种更要及时使用。

3、栽培种的生产

原种扩大繁殖就成栽培种。栽培种也就是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

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其培养容器用玻璃瓶子,也有用塑料薄膜袋的。

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因此,播种之前也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

菌丝生活力强弱与菌龄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菌丝生活力减弱,播种后不容易成活或菌丝生长缓慢,时间长了菌丝没布满培养料则易感染杂菌,往往造成栽培失败。所以,控制菌龄很重要,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菌种长出原基时为成熟菌种,应尽快用;原基一旦变干枯或菌丝柱收缩,瓶底出现积液时,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淘汰。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