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6736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0-07-27
  • 收藏

 课程概述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它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和主要课程。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药效学、药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与机制,课程教学既重视理论,也强调技能培养(药理学实验课)。围绕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药理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药物研发储备基础理论,为药品制造环节设置相关质量标准评价方法提供技术基础。


 授课目标

学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药物研发储备基础理论,为药品制造环节设置相关质量标准评价方法提供技术基础。


 成绩要求

学生作业成绩为作业各计分项去掉最小和最大值后的平均值之和。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3个。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

总分设置: 单元测验占20%,单元作业占20%,考试占50%,课程讨论占10%。

课程考核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01

药理学绪论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理学的性质、任务;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相关法规。

课时

1.1 药理学绪论

02

药物效应动力学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理解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课时

2.1药物效应动力学基础

2.2受体理论

2.3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03

03药物代谢动力学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物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和概念;掌握单室模型单次静脉注射及非血管给药方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各种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模型确定的主要方法;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药物浓度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了解分析的常用方法、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课时

3.1药物动力学概念及其意义

3.2药动学的发展历史

3.3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3.4药物在体内过程

3.5药物的吸收

3.6药物的分布

3.7药物的代谢

3.8药物的排泄

3.9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3.10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11房室模型

3.12药物消除动力学

3.13消除速度常数

3.14消除半衰期

3.15清除率

3.16表观分布容积

3.17生物利用度

3.18生物等效性

3.19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3.20口服吸收的药动学

3.21多室模型:快速静脉给药

3.22给药方案的设计

3.23体液药物浓度分析及方法确证

3.24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04

04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要求理解药物毒理学发展史和GLP规范,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熟练掌握药物毒性的引起、毒性的表现,急性毒理学、长期毒理学评价的实验设计原则;掌握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及产生机制,药效靶分子与毒理学效应产生的关系;了解中药和蛋白质药物毒性的特点。

课时

4.1药物毒理学概述

4.2药物中毒的特性

4.3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4.4药物的致毒机制

4.5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4.6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内容

4.7中药安全性评价

4.8生物类药物安全性研究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化学  生物化学  解剖生理学  微生物学  基础免疫学


 参考资料

[1] 朱依谆. 药理学(供药学类专业用第8版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 段为钢. 云宇. 分子药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3] Malcolm Rowland、Thomas N.Tozer.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第4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4] 楼宜嘉. 药物毒理学(供药学类专业用第4版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