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点研究院:2025年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
浙江县域经济体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融合的核心阵地,蕴藏丰富的文旅融合发展潜能。其资源禀赋特色鲜明:山水诗路与数字脉络共同绘就了“诗画江南”的独特意境,古镇廊桥同生态茶园有机相融,构筑了层次丰富、生态和谐的美丽图景。加之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南翼的优越区位和全国百强县集聚的雄厚经济实力,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报告基于迈点研究院“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数据,系统分析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维度表现、核心优势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为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共同谱写“诗画浙江”的璀璨文旅新篇章。
一、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1、 整体竞争力表现
近期,迈点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浙江省有10个县域入榜,分别为临海市、安吉县、江山市、义乌市、淳安县、德清县、仙居县、宁海县、桐庐县、新昌县。从“2025年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40强榜单”来看,40强县市全国排名均位于前500,整体实力强劲,在全国县域文旅融合格局中占据“第一梯队”位置。
以临海市、安吉县、义乌市为例:临海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城+山水+乡村”全域旅游为核心,依托江南长城、紫阳古街等历史资源,融合括苍山、灵湖等自然景观,推动历史文化活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例如,紫阳古街通过“修旧如旧”保留明清风格,引入非遗工坊、特色餐饮,成为“可逛、可吃、可体验”的文化街区;括苍山推出“露营+观星”特色项目,结合“江南长城+括苍山”两日游线路,吸引年轻游客打卡,实现“历史文化”与“生态休闲”的双赢。
安吉县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为根本,打造了中国大竹海、余村村、安吉竹博园等标志性景点。同时,推动数字文旅赋能,搭建“安吉文旅云”平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实现“线上精准推送、线下沉浸式体验”。例如,余村村依托“两山”纪念馆、生态茶园、乡村民宿,推出“生态研学+乡村体验”线路,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学习“两山”理念实践,成为全国生态文旅融合的“标杆”。
义乌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商贸购物+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为特色,融合红糖文化、佛堂古镇等资源,打造“商贸文旅”融合模式。例如,义乌国际商贸城推出“商贸旅游专线”,结合“义乌购”平台,吸引国际游客前来采购小商品的同时,参观红糖工坊、体验义乌道情;佛堂古镇通过“古镇+电商”模式,引入“直播带货”基地,销售古镇特色产品,实现“商贸”与“文旅”的相互赋能,成为全国商贸文旅融合的“代表”。
2、 核心资源基础
1)历史人文资源:源远流长的“文化家底”
浙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底蕴极为深厚。水乡古镇(如乌镇、西塘、南浔)完美诠释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江南意境。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大运河(浙江段)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河姆渡遗址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越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等更是熠熠生辉。此外,从古代的王阳明、黄公望、鲁迅,到现代的茅盾、金庸等名人辈出,以及嘉兴端午习俗、海宁观潮节等特色民俗,共同构成了层次丰富、多元交融的历史文化谱系。
2)自然生态资源:诗画交融的“绿水青山”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自然资源以“山”为骨,以“水”为脉。拥有杭州西湖、千岛湖、钱塘江等闻名遐迩的水体景观。雁荡山、天台山、莫干山等名山构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体系。衢州江郎山、浙西大峡谷等地貌提供了地质奇观,而丽水云和梯田、湖州安吉竹海、杭州龙井茶田等则形成了极具观赏性的农业与生态景观。浙江的生态优势显著,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
3)产业特色资源:活力充沛的“产旅融合”基础
浙江的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极为发达。涵盖了龙井茶、金华火腿、黄岩蜜橘、仙居杨梅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龙泉宝剑、青瓷、东阳木雕、嵊州领带、宁波服装等享誉全球的特色手工业与制造业。这些产业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参观、体验价值,更与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紧密结合,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消费链的延伸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实体内容与应用场景。
4)区位与经济基础:充满活力的“发展保障”
浙江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南翼,省内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密集成网,交通极其便利,与上海、江苏、福建等核心客源市场无缝对接。其县域经济实力异常强劲,拥有慈溪、义乌、诸暨等大量全国百强县,民营经济活跃,藏富于民。强劲的地方财政实力和活跃的市场主体,为文旅项目的高水平投资、精细化运营和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其在城乡协调发展和民生共享方面也为文旅产业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3、 榜单细分维度分析
根据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产业融合、绿色水平和媒体传播五个细分维度均有表现,其中,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绿色水平、媒体传播维度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存在显著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实力指数
浙江省TOP10县域的经济实力指数为22.16,全国县域TOP200平均值为22.0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5%。这一数据反映出浙江省县域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在文旅消费的转化效率上表现出色,当前业态已突破传统门票经济模式,通过深度延展消费链条,成功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游客规模转化为更高水平的产业收益。
2)增长潜力指数
浙江省TOP10县域的增长潜力指数为18.91,全国TOP200平均值为18.3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3%。这一数据表明浙江省县域不仅将强劲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对文旅新动能的前瞻性投入与高质量业态的培育,更通过打造顶级旅游名片和深化产业融合,构建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增长模式,使其未来发展潜力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3)产业融合指数
浙江省TOP10县域的产业融合指数为18.53,全国TOP200平均值为18.55,较全国平均水平略低0.11%。这一数据反映出浙江省很多县域仍停留在“资源展示”层面,缺乏“体验+消费”的全链条开发。未来将从追求“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转变为追求“品牌价值”和“体验深度”,实现从“观光流量”向“体验消费”、从“单一产品”向“全链条服务”的深刻转型。
4)绿色水平指数
浙江省TOP10县域的绿色水平指数为8.1,全国TOP200平均值为7.9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8%。这一优势表明浙江县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践行了生态优先理念,其"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本底与绿色发展模式形成良性互动。通过系统性的生态修复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浙江成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5)媒体传播指数
浙江省TOP10县域的媒体传播指数为7.23,全国TOP200平均值为7.1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2%。这一优势主要得益于其将鲜明的文旅特色与数字经济优势深度融合的传播能力。这些县域凭借独特的古镇风情、数字文旅体验和活跃的民营经济生态,在短视频平台和电商直播领域形成了创新性的内容产出模式;同时,其发达的数字经济基础和成熟的线上营销体系有效放大了文旅品牌的传播效能,实现了线上流量与线下消费的高效转化。

总体来看,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绿色水平、媒体传播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产业融合的优势相对薄弱,未来需在产业融合维度上持续发力,比如深化文化资源与旅游、农业、数字经济的协同联动,依托青瓷、木雕、龙井茶等特色产业培育“文化+体验+消费”的融合新业态,提升消费链条的延展能力,推动从观光流量向体验消费、从单一产品向全链条服务转型等,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优势与挑战
1、核心优势
1)经济实力支撑强劲,消费转化效率高
浙江省TOP10县域经济实力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深厚的经济基础为文旅消费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安吉县依托“两山”理念,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消费,2024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400亿元,消费转化效率显著。
2)增长潜力突出,前瞻性投入充足
浙江省TOP10县域增长潜力指数较全国平均高2.83%,反映出对文旅新动能的前瞻性投入。如临海市投资打造的“江南长城·紫阳古街”文旅综合体,德清县培育的“莫干山民宿”集群(全国知名民宿品牌),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绿色水平领先,生态优势明显
浙江省TOP10县域绿色水平指数较全国平均高1.38%,“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本底与“两山”理念实践结合,形成了生态文旅融合的独特优势。
4)媒体传播效能高,数字融合特色鲜明
浙江省TOP10县域媒体传播指数较全国平均高1.12%,巨大的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了文旅传播创新。比如安吉县通过“爱安吉”APP,实现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无缝衔接,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2、主要挑战
1)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消费链条延展有限
浙江省TOP10县域产业融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部分县域仍依赖传统观光旅游,特色产业与文旅的融合停留在“简单叠加”层面,未形成“文化+体验+消费”的全链条。例如,部分青瓷产区仅提供参观,缺乏体验式制作、文创产品开发等环节,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消费。
2)区域发展不平衡,尾部县域提升空间大
从2025年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40强榜单来看,头部县域(临海市、安吉县)全国排名前10,而尾部县域排名相对靠后,资源挖掘与产业培育不足。例如,象山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海洋文旅产品(如滨海度假、海鲜体验)开发不足,未能形成特色品牌。
3)顶级文旅IP稀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尽管浙江省有江南长城、安吉竹海等知名资源,但与江苏的周庄、同里等全国顶级IP相比,品牌影响力仍有差距。例如,临海市的江南长城虽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但在年轻游客中的认知度不足,未能形成“必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4)夜间经济发展滞后,消费时间延展不足
部分县域的文旅消费仍集中在白天,夜间经济(如灯光秀、非遗表演、特色餐饮)开发不足。例如,义乌市的佛堂古镇夜间活动较少,未能充分利用“商贸+古镇”的资源优势,吸引游客延长停留时间。
三、发展建议
1、深化产业融合,打造“文化+体验+消费”新业态
依托浙江省的特色产业(如青瓷、木雕、龙井茶、商贸),推动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链条消费模式。例如:
青瓷产业:在龙泉市打造“青瓷体验工坊”,推出“青瓷制作+文创销售+旅游观光”线路,吸引游客参与青瓷制作,购买文创产品;
龙井茶产业:在杭州市周边的淳安县、桐庐县打造“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品制作”线路,融合茶文化讲座、茶膳体验,提升茶旅融合的深度;
商贸产业:在义乌市深化“商贸+文旅”融合,推出“国际商贸城+佛堂古镇+红糖基地”线路,结合“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吸引国际游客采购小商品的同时,体验义乌的文化特色。
2、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头部引领、中部提升、尾部追赶”
根据县域的发展水平与资源特色,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头部县域:重点打造顶级文旅IP,通过媒体传播(如短视频、直播)扩大影响力,成为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的典范;
中部县域:深化自身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在全国的竞争力;
尾部县域:挖掘自身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缩小与头部县域的差距。
3、培育顶级IP,提升品牌影响力
针对浙江省顶级文旅IP稀缺的问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历史文化IP:提升临海市江南长城的品牌影响力,推出“江南长城·历史文化节”(如汉服表演、非遗展示、城墙灯光秀),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媒体传播,吸引年轻游客打卡;
生态IP:强化安吉县“两山”理念的品牌形象,打造“安吉两山·竹海”顶级IP,推出“竹海露营+观星+生态研学”线路,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学习“两山”实践;
海洋IP:在象山县打造“象山海洋文化”品牌,推出“滨海度假+海鲜体验+海洋研学”线路,结合“象山渔文化节”(如开渔仪式、海鲜美食节),提升海洋文旅的特色。
4、发展夜间经济,延展消费时间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总量:
于临海市紫阳古街、义乌市佛堂古镇等重点历史街区推出夜间特色活动。比如引入“明清风格主题灯光秀”、打造“非遗夜市”,集中展示临海水晶雕刻、台州乱弹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搭配地方特色餐饮,形成集光影、演艺、美食于一体的夜游动线,增强历史街区的夜间集聚力。
在安吉县天荒坪竹海、淳安县千岛湖等自然景区开发夜间体验产品。推出“竹海星空露营”“千岛湖夜游”等项目,结合篝火晚会、星空观测与科普讲座,营造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沉浸式夜间场景,提升过夜率和游客体验质量。
联合各县域开展“一县一味”夜间美食节活动,重点推广临海麦虾、义乌红糖麻糍、安吉竹膳等地方特色餐饮。同步借助“直播带货”等数字营销方式,扩大传播效应,拉动夜间餐饮消费和特产销售。
5、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利用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优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整合文旅资源,推广“一平台”服务。借鉴“安吉文旅云”模式,建设省级平台,集成预约、预订、体验等功能,利用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提升服务效率。
加强新媒体精准营销。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重点推广灯光秀、竹海露营、商贸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扩大线上引流。
推进智慧旅游设施全覆盖。加快景区电子导览、智能预约和无感支付等应用,优化游览体验,提升消费便捷度,刺激二次消费。
四、总结与展望
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具备多方面的核心优势,不仅经济实力雄厚,为文旅消费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也因前瞻性的战略投入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在生态建设方面,践行“两山”理念,绿色水平持续领先,为生态型文旅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文旅宣传的效能,各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且差异化的载体。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仍存在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区域发展尚不均衡、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顶级IP以及夜间经济业态有待加强等挑战。
面向未来,浙江省可以从持续深化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顶级文旅IP入手,不断优化全域空间布局,并强化数字创新赋能,系统推动县域文旅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消费”的深刻转型,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的标杆地位。通过持续努力,力争成为全国县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形成更具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经济实力+绿色生态+特色产业+数字融合”浙江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重要借鉴。
五、榜单数据说明
2025年浙江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数据来源于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根据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监测系统”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Monitoring System(CTDIMS)监测的1869家县域数据汇总统计而成。具体说明:
1.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说明
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主要由“经济实力指数”、“增长潜力指数”、“产业融合指数”、“绿色水平指数”、“媒体传播指数”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用以反映过去一年全国县域城市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价值量化指标,可为全国县域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监测对象:1869个县域
计算公式:CTDI=a*ESI+b*GPI+c*ICI+d*GLI+e*MLI
注:CTDI,指某个县域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a、b、c、d,指系统中的加权系数;ESI(Economic Strength Index),指经济实力指数;GPI(Growth Potential Index),指增长潜力指数;ICI(Industry Convergence Index),指产业融合指数;GLI(Green Level Index),指绿色水平指数;MLI(Media Level Index),指媒体传播指数。
注意:企业或个人可参照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对县域发展进行监测和预测,但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不能与其县域发展完全等同。
一、经济实力指数:
1、文旅收入: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等。
2、文旅消费:接待游客总人数、接待游客与常住人口比值、人均旅游消费等。
二、增长潜力指数:
1、旅游业态:酒店、客栈、民宿、旅馆、农家乐数量;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旅行社数量;旅游从业人口占地方就业人口比重等。
2、旅游投入:旅游投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是否有全域旅游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等。
三、产业融合指数:
1、文化产业: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名单数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等。
2、文化设施:博物馆数量、文化馆数量、科技馆数量、公共图书馆数量、影(剧)院数量、文化站数量等。
3、交通设施:高铁站点数量、机场距离、公路里程与县域面积比等。
四、绿色水平指数:
1、旅游环境:所在县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
2、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等。
五、媒体传播指数:
1、主流媒体:全国及地方官方主流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
2、大众媒体:社会化大众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腾讯、新浪、搜狐、网易、抖音、小红书等。
3、行业媒体:旅游、财经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中国旅游报、迈点网、第一财经日报等。
2.统计时间:2024年1月1日-2025年5月31日
3.监测范围:全国大陆地区1869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六、关于迈点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