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中国的昆曲艺术获此殊荣,昆曲发源于江苏太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流传区域: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经典剧目: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
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巴黎中国戏曲节于11月16日至22日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蒙浮剧场举行,共有来自福建京剧院的《四郎探母》、河南豫剧团的《清风亭》、江西南昌大学赣剧研究中心的《窦娥冤》、山东吕剧团的《墙头记》、苏州昆剧团的《浮生三梦》、香港京剧团的《牡丹亭》和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等多剧种、多题材的演出剧目参与角逐。最终,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捧得最高奖项“塞纳大奖”。《公孙子都》是继《十五贯》以后,浙江昆剧团又一大手笔之作。此剧因荣获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和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而拿到了150万元高额奖金,这是迄今为止浙江对优秀剧目的最高奖励。 《公孙子都》是根据明代冯梦龙小说《东周列国志》改编而成的历史故事剧。该剧故事独特,引人入胜,通过对公孙子都不择手段、阴谋杀人直至走向毁灭的心理描绘,揭示了一念之差可成英雄,一念之差将成罪人的人生感悟,并对公孙子都这一人物所具有的人类共有的劣根性——嫉妒进行了展示和批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警世性。
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主题思想深刻,开拓了昆曲在正剧上的表现力。昆曲传统剧目中为观众所熟知的多为爱情剧,《公孙子都》则是一部心理戏,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讨伐许国一战中,副帅公孙子都争功心切,用暗箭射死主帅颖考叔后终日惊惶、最后身亡的故事。其以传统剧目《伐子都》为底本,跳出古人"善恶相报"的狭义是非观,着意写子都暗箭射人后的惶恐不安--"避过法诛却难避心诛",以此鞭挞人类共有的心毒--嫉妒。主创人员表示:"虽然故事发生在东周列国时期,但嫉妒是人类的’原罪’,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以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
二、表演上恢复昆曲的"武戏"传统,是现代昆曲"阳刚戏"的代表作。昆剧的武戏启蒙了京剧的武戏,但近代后,昆剧格局逐渐缩小变为"小生、小旦、小花脸"的"三小戏"。"《公孙子都》的突出亮点是创编了一部多年来昆剧极为少见的整本武戏。"戏曲评论家刘厚生说。扮演公孙子都的是浙江昆剧团团长、"梅花奖"得主林为林,以长靠、短打武生戏见长,有"江南一条腿"之称。该剧结尾处,穿着厚底靴的公孙子都从高处反跃前扑而下,常引得满堂喝彩。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