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看音乐乐谱教学视频

  • 阅读 2033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4-06-04
  • 收藏

  音乐乐理常识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就是学会认识乐谱,简谱是乐理中最简易的记谱法,复杂一些的记谱方法就是最专业的音符乐谱,是学习音乐,学习看谱唱歌必须熟知的基础常识。

  欧洲记谱法历史:

  1985年,柏克莱加州大学的Anne Draffkorn Kilmer曾发表文章论证楔形文字板上发现了最早的记谱法。

  希腊罗马时期,已经有简单的符号粗略地代表音的高低,不少诗歌会有节奏标记,如长短格(trochaic)和短长格(iambic)等等。

  中世纪时代,乐谱从早期的纽姆谱(Neumatic notation)逐渐发展到现代的五线谱。乐谱从单声部逐渐增加到多声部的分谱,亦开始有不同节奏的标记。

  从巴洛克音乐到现在,乐谱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大大推动了音乐的传播,并因为乐队的发展以及各种新颖乐器技巧的出现而增添了更多的符号。作曲家会精细地标记音量、速度和音色变化。

  随着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发展,不少乐谱同时标有旋律、和弦标记以及吉他指法。但不少音乐直接演奏或者录音,乐谱仅仅作为一个大概的框架,而不一定会将每一个细节详细记录。

  中国记谱法历史:

  中国留传下来最早的乐谱是南北朝时代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早期的乐谱为文字谱,将指法详细地以文字叙述。后来为了简化记录方法,唐朝后期出现了减字谱,记录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敦煌的莫高窟收藏了不少唐宋以来的乐谱,其中包括不少琵琶乐谱。宋代的姜白石道人歌曲出现了记录音高的俗字谱,证明当时的宋词是可以歌唱的。明清两代的戏曲,包括昆剧、京剧、粤剧以及当时不少器乐曲都应用了工尺谱。潮州音乐有其独特的二四谱。

  民国年间,受到西方以及日本的影响,中国的学堂乐歌开始应用简谱以及五线谱。直至今天,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流行曲,都是以简谱和五线谱居多,但古琴的减字谱和戏曲的工尺谱也依然有人使用。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