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解析视频讲座

  • 阅读 948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4-05-13
  • 收藏

  1919年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新青年》的诞生促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中国的文学表达方式从文言文开始向现代的白话文转变,由此中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也随之带给了人们新的思想观念。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 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

  五四文学革命主要发起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 

  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

  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 

  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

  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

  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 

  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