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字材料看商周祖先崇拜的演变

  • 阅读 1116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0-07-27
  • 收藏

这部视频讲座,是由历史专家刘源主讲的,主要介绍商周时代的祖先崇拜的视频讲座。

刘源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史研究,著作有《商周祭祖礼研究》、《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等,在商周祭祀制度、商周祖先崇拜、花东卜辞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学术界重视。

  祖先崇拜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祭祖仪式存在于古代世界的许多民族中。在中国古代,祖先崇拜在民族宗教观念中尤具有重要位置。在规范不同社会等级行为的礼制活动中,祭祖礼被视为最主要的礼仪。对于社会统治阶层的帝王、国君来说,祭祖礼更被作为治国之政治范畴的大事。商周时代的祭祖礼则是中国古代这一重要礼仪形成的基础,商周祭祖礼研究无疑是先秦史乃至古代社会史、思想史、宗教史方面极有意义的课题。在此领域,古人多有论述,近代、当代学者也做过多角度的研究,但相对其他课题,薄弱点还比较多,特别是商、西周时期的祭祖礼研究更涉及诸多古文字研究中的难点,做更深入的探讨更有必要。刘源博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与商周祭祖礼有关的若干学术问题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见解。其主要学术成绩有如下几方面:
  一、对商后期祭祖礼类型的划分标准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殷墟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反映了祭祀动机、祭祀内容等丰富的信息,而以往研究殷墟卜辞的学者以内涵并不清晰的“祭名”来划分祭祖礼的类型,使研究难以深入。本书则提出应以有无明确的、具体的祭祀目的为标准划分商代后期祭祖礼类型,并提出周代祭祖礼类型可划分为常祀和临时祭告两大类。这种见解,是在系统梳理了有关卜辞和金文资料后得出的,对于商周祭祖礼的科学分类及构筑有关此一课题的科学的研究体系都是很有裨益的。
  二、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商后期与周代祭祖仪式的内容与过程,由分析卜辞中祭祀动词入手考察了商人祭祖仪式及其内涵、商周祭祀类型的时代变迁、商周在祭祖礼上的文化传承及演化,特别是讨论了商周祭祖礼在仪式上的异同,认为商周祭祖仪式类型的历史变迁,显示了商周祖先崇拜的特点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文化的不同特色。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做过细致研究,所论是颇有新意的。
  三、通过对有关卜辞与金文的分析,指出商后期早段(武丁至祖庚时期)商人祭祖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死去先人会作祟于生者的畏惧,但西周贵族祭祖的主要原因则是认为祖先有德,故可上陟于天、可保佑子孙。周人崇敬的祖先之德,主要是指政治上的作为与品行,体现了强烈的理性精神与现实态度。对比起来,周人更亲近祖先。这一研究成果颇有独到之处。
  四、详尽考证、分析了《诗经》与《仪礼》等东周礼书所述的周代贵族祭祖礼仪,力图与古文字中所见商周祭祖礼仪相互印证,其思路是正确的,这一工作在深度上、在所表现出的功力上均超越前人的有关论著。
  由以上情况,可知本书有较多创获,对促进商周祭祖礼这一重要学术课题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先秦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的研究均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凡研究商周时代历史的学者,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即因文献史料较少,依赖之建立起来的对当时历史认识的框架比较粗略,但是古文字资料,如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简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则又非常具体而细致,以至于我们会感到这些信息往往会从我们依靠文献所建立的、比较粗陋的认识框架中遗漏下去,对这些极真切而又细腻的史料很难理解,不能全部看懂。今后,随着新的古文字资料的不断发现与研究的深入,必将不断细化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也将不断改变我们原有认识框架的结构。
  刘源博士对殷墟卜辞与西周金文中所反映的祭祖礼的研究,在宏观与微观上都丰富与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重要学术课题的认识。要对当时祭祖仪式的内容与其所反映的社会关系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有赖于对已掌握的殷墟卜辞及商周金文资料所反映的史实作更为深入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今后更多的新的古文字资料的发现。谨期待作者在这方面以及商周史研究的其他重要课题方面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