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15903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4-05-14
  • 收藏

本课程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冯全生教授主讲,共48讲。温病是由温邪所引起的外感急性热病,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热象偏盛、易化燥伤阴等症状。而温病学是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治预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温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从定义可以看出它的任务主要是:

1、阐明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

2、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治温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任务--阐明病因病机(揭示本质)(反映了温病的理论性)

研讨防治方法(有效防治)(反映了温病的实践性)

能否胜任此任务?虽不能完全胜任,但是有西医不能代替的作用。如对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具有独到之处,对乙肝、艾滋病用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扶正固本的方法则有良好的疗效;对乙肝转阴及肠伤寒的治疗,配合温病治疗方法,用中药比单用西医西药效果要好。

学科地位

由于温病学提示了温病的本质,并有效地防治温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因而它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温病是急性外感热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温病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临床治疗。此外,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学科的某些疾病,也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因此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