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因分析,有如下二个方面:
1.在中学阶段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算术与数学的衔接点也是分化点。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从学生心理上看,踏入中学大门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岁左右,正处在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转化,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而大多数学生对这两个转化开始时是不适应的。“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符号的进一步抽象,也可以说,是学生升入中学后遇到的抽象思维的第一关,是他们认识上的一大飞跃,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一关是不容易过好的。
2.受小学算术的内容和方法的束缚,不易接受中学代数和几何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在数的概念方面,习惯于在非负有理数集上研究问题,对在实数集上研究问题不易接受;在运算种类上,习惯于加减乘除运算,对乘方、开方、指数等不易接受,习惯于用数字表示的数及其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运算和函数及其研究不易接受;在解代数应用题时,不习惯运用列方程或不等式的方法,在解几何应用题时,不习惯运用有关概念、公理、定理进行论匪,习惯于研究单项值的情况等。
针对上述两方面情况,从四个方面入手:
1.安排一定时间让教师对学生的小学算术学习进行查漏补缺,抓住薄弱环节认真复习巩固和提高,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全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去比较算术与代数、几何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异同,从而适应中学数学学习。
2.与其它学期(年)相比,初一(上)、高一(上)代数含强分化点的课时占学期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值较高,因此防止中学数学教学的分化现象,并针对学生藏文偏科情况,增加理科教学时间,从初一、高一入学时紧紧抓住不放松。
3.教师在编制教案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于学生要认真排队,按上、中、弱三个层次分类。优生以自学加强能力培养为主,中等生以阅读指导为主,弱智生以阅读提示点拨为主。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反复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中,多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结合册、单元、章、节授课内容,予以讲解回答,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补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演示,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抓住关键语句,揭示本质,循序渐进。让学生多练习,反复训练和多样化数学竞赛比武,弄懂道理,掌握事物内部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