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诗词解说视频教程

  • 阅读 7203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4-06-04
  • 收藏

  古诗词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甚至超越了现代文学,那些历经时间磨练的文学不仅没有消失不见反而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一席之位。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