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远离毒素

  • 阅读 2324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0-07-27
  • 收藏

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毒物)。有蛋白毒素和非蛋白毒素。包括植物毒素、细菌毒素、动物毒素和真菌毒素四类微量毒素侵入机体后即可引起生物机能破坏,致使人畜中毒或死亡。毒害作用取决于毒素的类型、剂量和侵入机体的途径等。许多毒素如蓖麻毒素、海藻毒素、肉毒杆菌毒素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B型等被作为或研究作为新毒剂。天然毒素很早就被当作武器使用,二次大战时,英、美生产了

1700kg蓖麻毒素粗品(代号WA),其毒性为光气的40倍。美国秘密贮存了海藻毒素(代号T-2)。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对毒素研究都很重视,据资料美国贮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牡蛎毒素、白环蛇毒素、绿脓毒素和马钱子毒素等6种;前苏联贮有蛇毒素、河豚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有些毒素的毒性极大,如肉毒杆菌毒素。致病菌释出的毒素往往是致病原,有的可作为生物科学的研究工具药。


  人体内毒素,即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人体内“毒”主要分为外毒和内毒。


  外毒指外在环境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的有害物质,如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尘埃等);水污染(工业及生活污水等);食品污染(农药、化肥、食品深加工等);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毒害我们的身体。


  内毒指人体内在糖、蛋白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断堆积所产生的毒。代谢的废物产生的有害产物有如乳酸、酮酸、尿酸、自由基等;还有身体体内的多余脂肪、老旧坏死细胞、癌细胞。


  上述有害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加以化解和排除,维持健康。一旦平衡被打破,体内毒素得不到及时清除而不断累积,人体则进入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独到的研究,俄罗斯科学家梅尼奇科夫曾因“自身中毒”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饮食生活习惯没有相应的变化,慢性病越来越严重。人们提出了“自然医学”,“代谢综合症”等,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有独到的意义。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