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弦锦集

  • 阅读 1962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1-11-19
  • 收藏

说起单弦的起源,还需追溯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据说,在当时旗籍子弟司瑞轩于岔曲中间穿插若干新的曲牌,用来编演了《青石山》等曲目,每天下午在西直门瓮城旁的迎门冲茶馆演唱。他将当时流行的具有韵诵特点的曲调,有的似说似唱,有的半说半唱,都比较活泼、跳跃,朗朗上口,能容纳更多的唱词,形成了曲牌联缀体的音乐结构。

司瑞轩还善于古事今说,强调插科打诨,表演时常向观众抓哏逗趣,活跃气氛。他能在一个下午单身坐着自己伴奏说说唱唱,贴出的海报上标榜:“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简称“单弦”。当时也曾有人建议司采用牌子曲这一名称,司认为不够新鲜,没有采用。司晚年表演时,改以自己演唱,由弦师双子担任伴奏。

与司瑞轩同时期的单弦演员有李燕宾(艺名随园诗话)等,其后有德寿山、曾永元、桂兰友等。民国初年,单弦牌子曲表演由全月如开始改为站唱,另有弦师伴奏。全还将昆曲、京剧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到表演当中,增加了形体表演。五四运动后,单弦艺人受新思想影响,创作了《秋瑾就义》、《国民宝鉴》、《摩登遗恨》等新曲目,一度产生广泛影响。二十年代以后形成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在杂耍园子中各树一帜的局面。其佼佼者有: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谭凤元、曹宝禄等。此时,开始有女演员登台献艺。

清末民初,许多单弦票友下海卖艺,出现了不少著名唱家,很受群众欢迎。他们当中有善唱时调小曲者,有善唱昆高曲牌者,这些曲调多被纳入单弦唱腔曲牌中,使单弦唱腔曲牌增多,表现力增强,目前所知单弦曲牌计有一百余支。这一时期,是单弦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众多的名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最享盛名的有荣、常、谢、谭四大流派。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