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做脊柱操视频

  • 阅读 1354
  • 格式
  • 大小 0B
  • 百度网盘
  • 2011-12-12
  • 收藏

  今时今日,伴随“坐班一族”人数比例日趋上升,出现了很多“办公室疾病”。特此,我们收录的这部轻松学做脊柱操视频供大家参考。希望脊柱操这种绿色环保的健身、治疗方式可以让您愉快工作每一天。

  脊柱疾病预防保健动作要点: 1.坐位,双手交叉,掌面置脑后,头颈用力后伸,双手用力阻止,对抗2至3秒,重复8至10次。2.坐位,双手交叉,掌面置额前,头颈用力前屈,双手用力阻止,对抗2至3秒,重复8至10次。3.俯卧位,下腹部垫一枕头,双手交叉,掌面置脑后,头颈后仰,躯干用力背伸上抬,此时双下肢伸直紧贴床面,持续5秒,复原,重复8至10次。4.仰卧位,双膝屈双足着地,做仰卧起做。双手触摸膝部持续5秒,复原,重复8至10次。5.仰卧位,髋膝屈曲,全身放松,将一侧腿提起,膝向胸部靠拢,持续5秒,复原,同法进行另一侧腿的动作,重复8至10次。6.仰卧位,双腿伸直,双足跟夹一球,躯干及骨盆上举,持续5秒,复原,重复8至10次。每个动作8至10次,每天2至4次,动作要平缓,要持之以恒。

  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脊柱的发育是由中胚层的生骨节细胞围绕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侧体节腹内侧面分出一团间充质细胞,为生骨节。生骨节逐渐移向中线脊索周围。起初生骨节组织的节段包绕脊索与体节对应,当进一步发展时,每个生骨节的尾端部分变致密,并和下位生骨节的头端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节段称椎骨原基,即后来的椎体。椎体形成后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间充质,形成神经弓,包围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颈、腰椎与横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软骨,后骨化为椎体。椎体中的脊索完全退化,但在椎间隙中央的脊索,却保留下来,增长并经过粘液样变性,形成髓核。髓核周围的纤维组织分化成纤维软骨环,与髓核共同构成椎间盘。临床上偶遇到骶尾部的脊索组织残留并异常生长而形成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腰骶痛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

  生骨节旁的生肌节组织,原来与生骨节位于同一节段,当生骨节重新组合之后,则处于两相邻椎骨间,并逐渐发育成脊旁肌肉。原位于生骨节间的动脉,此时处于椎体腰部,形成脊间动脉,即以后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神经则位于两椎骨间,通过后来形成的椎间孔与脊髓相接,成脊神经。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

最新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