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9日,重庆传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巫山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猿人遗址。消息在世界考古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刷新了科学家们关于亚洲古人类生存年代的时间表,有学者认为“这个新的发现将动摇人类演化的理论”。
这是东亚古人类发掘史上前所未有的发现.这一发现意味着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不再是人们熟知的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而是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
惊现“龙骨”
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位于长江巫峡南岸,距离长江边50公里。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家住龙坪村四社的赤脚医生牟之富在山坡采药时,偶然捡到一根骨头,经过当地药材收购人员的确定,这正是药铺中的一位药材--“龙骨”,也就是哺乳动物的化石。
于是,牟之富联系了几个人一起在自己发现龙骨的地方挖掘,没挖多深,就找到了一堆一堆的龙骨。村民龙世珍回忆说,那时候他们一天挖上几千斤龙骨很正常。一次他们挖了3000多斤龙骨卖到肖家坪地区,其中仅72斤牙齿就一次卖得50多元,而那时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每斤不过5角,大米每斤也才不到2角。
山上的“石头”居然能卖钱,牟之富等人的丰厚收入很快引起了全村人的注意,村民们纷纷涌向村旁的山坡,男女老少不分昼夜地抢挖“龙骨”。一时间,整个山坡上上下下被人们翻了个遍。挖掘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大量的“龙骨”被村民们从地里连土带泥地挖掘了出来,成担地搬进了四合院。洗净晾干后,数万斤的“龙骨”又统统卖给了当地和附近湖北的供销社或者中药铺。
1984年一个炎热的夏天,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一行7个人来到了龙坪村。领队的专家黄万波说,来巫山之前,他了解到湖北的建始高坪龙骨洞曾经发现过巨猿的牙齿和猿人的牙齿,而高坪和巫山一山之隔,一个地方已经发现了巨猿化石,另一个地方也许也能找到远古人类的踪迹。
考古队来到了位于龙坪村半山腰上一个被称为“龙洞”的古老洞穴。幽深而传奇的龙洞并没有给黄万波和考古队带来喜出望外的收获,随后在牟之富的带领下,考古队员们来到了当年村民抢挖龙骨的一处山坡。当随处可见的灰白色骨渣出现在考古队员眼前的时候,大家都被“震”住了,这里面有剑齿象、乳齿象、鬣狗等中国早已灭绝的物种化石。
1985年考古队员们对这里进行了正式发掘,为了研究方便,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龙骨坡”,这个位于三峡腹地、原本不知名的小山坡从此写入了人类起源的历史。
巫山猿人
1985年10月13日,考古队员在对化石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后,一颗比蚕豆稍大的牙齿引起了黄万波的注意。经过仔细辨认,它正是一颗巨猿的牙齿,这个发现令考古队员们激动不已。因为这预示着,龙骨坡很可能会出现人类的化石。
当天下午,黄万波又在民工挖出来的化石中发现了一段灵长类的左侧下颌骨,且上面还有两颗牙齿。考古队员们围坐在一起,研究着刚刚发现的这段下颔骨,从牙齿和牙床的形态特征看,它与北京猿人女性非常相近,人们判定它的主人应该是人类,而从牙面的磨蚀程度看,这是一个老年女性的牙齿,它后
来被命名为“巫山老母”。
1986年10月24日,和一年前发现“巫山老母”一样,在下午1点半左右,一位年轻的工人挖出了一块很小的化石,他摆弄了一阵,就把化石递给了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杨兴隆。杨兴隆一眼便认出,这就是一个人类牙齿的化石,为了慎重起见,他又找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确认。
晚上,几位专家又一次围坐在一起,对刚发现的牙齿进行学术讨论,初步确定这个牙齿为人类的上内侧门齿,并根据它的磨蚀程度和形态特征,判定它是一颗少女牙齿,科学家们将它命名为“巫山少女”。
根据1985年10月发现的下颔骨和1986年10月发现的上内侧门齿两件人类化石,考古学者初步确认,它们应属于一老一少两个女性猿人,被称为“巫山猿人”。
经过中外专家的实验和鉴定,龙骨坡出土的“巫山猿人”化石年代确定为距今200万年,这意味着“巫山猿人”有可能是巳发现的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古人类。而巫山人的年代在我们国家的长江流域,甚至在长江北面一些地方,都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古人类的化石地点。
奇怪现象
2003年10月28日上午,中法考古队员来到发掘现场,在一处仅2平方米的土层中,小心地揭开一层薄薄的泥土,突然,一节一节的鹿类动物的肢骨渐渐露了出来,随着工作面的扩大,暴露出的骨头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令人们惊愕的奇观:这是一片被集中埋葬的多节动物肢骨,是象、牛、鹿等大型食草类动物的前、后肢骨化石。它们埋葬整齐,堆列集中,彼此重叠有序,而且骨体表面光洁,未见任何食肉类动物的咬痕。在这些动物骨骼之间,人们还发现了多件石器与石片,而在一些动物肢骨上又能很明显地看出有被石器砸击出的疤痕。这种奇怪的埋葬现象,令中外考古学者十分震惊。
法国古动物学家克里斯托夫分析说,如果这些骨头是被河流冲走的,那么它们将会朝向同一个方向,但龙骨坡并非如此。这里出土的骨头通常是完整的,且朝向不同方向。另外,骨头上击打过的痕迹非常容易辨认,骨头被击打时还很新鲜,并且被击打同一个位置,因此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类造成的。也有专家认为,当时人类把野兽打来吃肉以外,还吃骨髓,而吃骨髓唯一的办法是先把骨头打碎了。
在龙骨坡,考古学者们细致耐心地一点点寻找着“巫山猿人”在遥远的200万年前留下的生存痕迹。透过这些遗留至今的动物化石,分析上面留存的种种信息,无数的片断拼接组合,人们仿佛看到了200万年前“巫山猿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场景。那些曾经栖息并早已坍塌的洞穴,是大自然赐给“巫山猿人”栖息的居所;丰富多样的哺乳动物,是“巫山猿人”食物来源和营养提供者;各种粗陋的石器,表明“巫山猿人” 已具有了打制工具的能力;大型动物的猎杀遗迹,显示出“巫山猿人”已有了分工合作、交流思考的可能……
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东非大裂谷在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活跃着爬行的古猿,并在以后渐渐演化成为有智慧的生灵。依据考古成果以及遗传学对于基因演变的研究,很多专家认为,人类正是从这里开始直立行走,并在几百万年由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向世界各地迁徙扩散的。这种观点被称为“非洲起源说”。于是,这里成为世界上许多科学探索者寻找人类奥秘的地方。
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在中国发现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之间,各种特征彼此模糊,无法截然区别,而作为远古人类证据的石器更与非洲的石器具有天壤之别,因此,非洲大陆的直立人和欧亚大陆的直立人是不同种群分别进化为智人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多地起源学说”。
然而,今天的科学家们发现,位于亚洲的中国长江三峡与东非大裂谷在形成原因和所处纬度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由此,考古学者从现有的考古发掘结果推测:中国长江三峡的巫山,极有可能是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类演化的摇篮。
三峡的环境本来是介乎于森林和草原之间的,或者是介乎于森林和灌丛之间的一种自然环境,这样的环境适合古人类的生活,并且促进其进化。考古学者认为,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生活极其艰苦,但其行为方式已经超越了动物一大步。巫山猿人的存在和繁衍,证明了人类早在200万年前就巳出现在东亚,是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和和县猿人等直立人的先辈。
法国石器专家博伊达曾经说:“我相信最古老的遗址我们会在巫山发现。”但是,由于考古发现上的断裂,古人类学者们至今难以断定巫山猿人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龙骨坡;告别龙骨坡之后,又去了哪里呢?这一切还是未解之谜。
人类探寻自己来源的努力还远未完结,尚有无数的来自远古的奥秘在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继续探索。
✅当您赞助下载文档后,您只能预览,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直接或间接盈利),下载后请24H内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热心网友分享赠送,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预览参考。
1、打开文档需要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Office、WPS、Pdf、Cad、Rar、Zip等。
2、如遇下载失败、解压失败、文档缺失等问题,请通过【反馈】按钮提交。